<div id=“pf-15812-1-pc“ data-format=“audio“ data-lazy=“false“>
<div id=“ad-second-slot-pc“>
“先看看嘛,不急,一是大家还不够熟悉这样的产品形式,二是流量的速度和费用方面也不太成熟,我觉得我们可以等一等。”俞兴说道,“三嘛,就像会上说的,企鹅那一套产品思路用来做内容平台有些吃力,但咱们的算法机制也需要磨一磨。”
综合这些因素,他认为碳硅数据不急于抢占短视频。
俞兴很早就聊过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快,到了今天,结合企鹅在业务上的挫折,单纯的流量+功能的模式似乎不足以完成现象级产品的孵化。
碳硅数据可以再磨一磨算法技术,而最新热点恰恰适合这种磨砺。
自从翟逸飞等人痛定思痛,这方面今年已经有明显的进步。
吕海颖消化来自师兄的说法。
“哦对,我觉得企鹅这次做微视的团队真的很不错,后面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他们来咱们这边实现产品梦。”俞兴又提起自己的欣赏。
“好吧,师兄,我觉得不论微视再怎么好,你一条驱虎吞狼的毒计就让它很难做起来了。”吕海颖不无感叹的说道。
俞兴为之一笑:“这不是驱虎吞狼,这叫买椟还珠。”
买椟还珠,故事新编。
俞兴说到做到,说提醒pony就真提醒了。
碳硅数据公司的高管们以为老板是玩笑话,没想到很快就看到了新闻,继新春特辑之后,俞总再次登上《非你莫属》,这次就谈到一个近两年在业界讨论度很高的话题。
——阿里的微信和企鹅的微聊,谁最终会赢?
俞兴这次在《非你莫属》的舞台给出自己观察的答案。
“这两家太焦灼了,我之前也很难确定到底谁能赢,一度就觉得这种割裂用户群体的格局就会这么维持下去了。”
“但我最近观察情况,觉得还是阿里的微信胜算大。”
“这绝不是因为我创办了微信,那已经是过去式,我就是觉得企鹅自己可能都在逐渐失去信心,它现在转头做了一款短视频的微视,资源给了很多,我没详细去算过,但感觉有点类似于全力做微聊的规模了。”
“竞争到了这个地步,一边气势如虹,一边麻木怯战,我只能看好前者了。”
俞兴这么谈论到这个话题,也就很自然而然的的谈了“微视”,又借此谈到对企鹅在产品运营方面的大公司病。
他基本是把在公司会议上说过的话重新在镜头面前说了一遍。
“社交裂变,名人效应,渠道导流,企鹅在微视上面搞了一套很工整的催动。”
“这一套吧,不是没用,但我觉得很难有大用。”
“这一点,我真认为是值得pony思考的。”
俞兴在节目上公然对pony喊话。
不仅如此,等到节目播出之后,他注册的微视帐号还分了几个视频把节目上的这一段内容发了出来,给出的标签是“尝鲜”“运营”“思考”。
微视的推广就在使用名人效应。
这俞兴算不算名人?
当然算。
那给不给他推流?
微视产品部在会议上小小的讨论了这个问题,暂时的冷处理之后就得知掌门人pony马把俞兴的这段批评在总办上展示了出来,并讨论这种观察是否切中要害。
作为新兴产品的负责人,邢宏宇也参与了这次讨论,但没想到讨论氛围会如此的激烈,大家先骂了小半场的俞兴,随后骂了小半场的微信,最后是骂了小半场的企鹅。
有没有大公司病?
有。
到没到俞兴所说的那种程度?
难说。
那么,过去那套产品的运营模式还能不能让微视成功?
邢宏宇遭遇了这个问题。
他觉得不好回答,于是换了个思路,询问在座的山头大佬们:“问题是,如果我们不这么做,那我们要怎么做?”
如果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足以依恃,到底如何来处理新的业界动向?
这个反问直接把大家问沉默了。
“还是先做吧,这样最起码是有效的,不能说姓俞的那么一说,咱们这边就乱了阵脚,那不成笑话了?”刘炽平这样折中了一句。
“之前投俞兴那个造车,我看就挺笑话的。”许晨晔不阴不阳的说道。
刘炽平不以为然:“说实在的,单纯从投资角度来看,那笔投资是不错的,俞兴那边没多要估值,idg又从中作保,公司按照a轮投资,按照现在情况,还不错。”
许晨晔追问:“那是投资那一回事吗?俞总有一句是说对了的,有人怯战啊。”
眼看这两位大佬要争执起来,这场总办至此就先结束。
邢宏宇本来还要回去琢磨产品的事,结果没走几步就被总裁刘炽平追上。
“邢总,微视要怎么做,这就……”刘炽平没在会议上嘱咐,反而私底下交流,“就看看vine是怎么做的。”
邢宏宇:“……”
俞总那张嘴且不说他,人家的眼光是真真的!
(本章完)